又一个WordPress站点

章萌芊老北京最难忘的儿时街头小吃,连北京人都不一定全吃过!-北京生活美食

老北京最难忘的儿时街头小吃,连北京人都不一定全吃过!-北京生活美食


北京有什么街头小吃?
北京路边小吃有哪些?
小吃一向是最市民化
最能体现地方风味的
今天事儿姐就为您推荐几样
老北京最难忘的街头小吃!
冰糖葫芦
老北京的冰糖葫芦让多少代人现在想来还牙根犯酸,一声长长的叫卖,能让一条胡同钻出好几个孩子,在很大程度上,它已成为北京的一种象征,一种城市名片。冰糖葫芦在冬天的北京随处可见。小贩们把红红的山楂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签子上,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,然后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卖。
爆米花
爆米花的香味飘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,过去没有现在的爆米花机和高压锅爆法,也不放什么奶油、巧克力,只有一个被烤得黑黑的压力转炉。
一把玉米粒加些糖精,烤熟后“嘣”的一声巨响,一锅爆米花就可以吃了。那种声音很多人都不陌生。
烤红薯
又香又甜,价格便宜。虽然现在也有卖,但味道也似乎不如从前!
不知是红薯品种退化了,还是人们的胃口提高了,再也吃不到那么美味的烤红薯了!
冰棍儿
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吃。分普通的、小豆的、红果的,后来逐步发展成双棒、大雪糕、盒糕、冰淇淋等。
现在一些冷饮生产企业推出了硬硬的老冰棍儿,销量仍然很好。
麦乳精
一种用水冲调的饮品,现在早已被高档保健补品代替,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其为何物。
而过去是被当做礼品互相赠送的。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,麦乳精在普通百姓中还被当做一种比较奢侈的饮品,大人往往舍不得喝,孩子们成为最直接的受用者。
点心匣子
与麦乳精一样,在过去常被当做礼品赠送,是用纸板或木版做成的长方形匣子,里面装的是桃酥、蛋糕等各式点心。
如果别人送来家里一盒匣子点心,孩子们往往非常高兴,如果父母决定将其转送他人,孩子们肯定会难受半天。
江米条
一种用江米面做成的条状膨化食品,外面裹着砂糖。是过去很多孩子的“口袋零食”。
现在市场上也能见到,章萌芊但早已失去原来的味道。
艾窝窝
“艾窝窝”在元代即已有之,名“不落夹”。因明代帝、后喜食,成了明宫小吃,称“御艾窝窝”。后来传入民间,衍化为“爱窝窝”,亦作“艾窝窝”。每年正月里,各大庙会都有卖,尤其是白云观、东岳庙(又称东狱庙)和厂甸庙会上,买的人最多。
包装以10个为一盒,每个艾窝窝上都点有红点,为好看又好卖。有俗话说:“艾窝窝点点儿,怎么讲?——漂亮。”
酸梅汤
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,在炎热的季节,多数人家会买杨梅来自行熬制。
里边放点白糖去酸,冰镇后饮用,小贩们也有做这小生意的。
糖瓜儿
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大的糖,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'关东糖',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'糖瓜'。冬天把它放在屋外,因为天气严寒,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,吃起来脆甜香酥粘,别有风味。
“糖瓜儿粘”是过去讲廿三那天要祭灶王,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、关东糖供着,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,请他多多美言之意,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。北京有这么一句歇后语:“灶王爷升天---好话多讲”。
炸鸡串
小时候最难忘的肉食,不是台湾烤肠,而是3块钱一串儿的鸡肉串。美式炸鸡和稻香村的炸鸡肉串、羊肉串,大概可以并称为北京食肉儿童的三大殿堂级童年美食谢思潇。尤其好吃的是鸡肉串。
刚出锅的鸡肉串,油脂还在继续发挥余热,在肉串上滋滋地冒着小泡,自己取一张粗糙的草纸,裹在竹签上拿起来,挡油。孜然粉和辣椒面摆在柜台上,想吃多少蘸多少。肉串外表炸得金黄焦香,内里的肉质却还很鲜嫩,浓浓的肉汁与渗入其中的油脂混合,每一口,都是地地道道的“肉”的味道。
切糕
没有燥气的果仁,没有花花绿绿的色彩。老北京的切糕,是工工整整的一块儿白玉。上下两层糯米,中间一层红枣。红白映衬,夏天的时候,一看就清爽。以前一过五一,街上推车卖切糕的人就多了起来,客人说切半斤一斤的,摊主便手起刀落,利利索索地斩下一个白白的小方块,过一过称,总是八九不离十。这份手上的准头,就让人佩服。
红枣切糕食材朴素,但糯米细细的甜与红枣润泽的香,却让孩子们爱不释口。可惜,受到另一种切糕的影响,现在的街上,卖切糕的,已是越来越少了。

作者:admin | 分类:全部文章 | 浏览:377 2020 11 29  
« 上一篇 下一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