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一个WordPress站点

大连无抵押小额贷款大学证释——修身齐家章句-德昱文化

大学证释——修身齐家章句-德昱文化



图/来自网络 文/《大学证释》
【 原文】:所谓“齐其家在修其身”者。尧、舜帅天下以仁,而民从之。桀、纣帅天下以暴,而民从之。其所令反其所好,而民不从。是故君子有诸己,而后求诸人。无诸己,而后非诸人。所藏乎身不恕,而能喻诸人者,未之有也。此谓身不修,不可以齐其家。
(注)
齐其家:安治整理自己的家。齐,齐一、整理。使一家皆无过无不及,各得其所。
帅:领导、率领。
有诸己而后求诸人:在位君子,必先要自身做到改过迁善,方能以身示道来责求他人。
所藏乎身不恕,而能喻诸人者,未之有也:一切言行即内心所存,自身若不合乎恕道,却要教导别人行恕道,那是从来没有的事。藏,指心之所存,诚于中形于外。恕,以身示道来推己及人。喻,开导、明白。
此章因朱熹本误,系“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”,“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”,至“未之有也”,下接“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”。齐家之道,在先修其身。即孟子所谓:“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。”及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。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又“身不行道,不行于妻子。”诸语之谓也。盖身者家之本,本不立则枝不荣。《中庸》顺亲之道,《礼经》孝子诚身,皆以先修身而后可言齐家也。一家之中,有父子昆弟夫妇之伦,祖孙叔侄姊妹妯娌之谊。尊卑之序,长幼之别,孝弟忠信礼让慈爱之道,皆不可忽。推而及于仆役奴婢,犬马贱物,皆各宜处之以礼,接之以诚。遇之以仁,待之以恕,使各得其所。而自乐其乐,利其利,此则齐家之大要也。
(注)
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:语出《论语·子路篇》。在上位者自身能端正行事,不用假以法令,人民深受其德感化,自然循着规范去做;相反的,自身行为不正,虽有命令而人民也不愿去做。言上位者,唯有以身作则,方可以德服人。
身不行道,不行于妻子:语出《孟子·尽心篇下》。自身不依循正道行事,则妻子亦不能顺之。
顺亲之道:顺其亲之道,必先诚其身。
孝子诚身:孝子诚其身之道。必先明乎善,以善尽其性,而全其生矣。
由孝言之,敬宗尊祖,推而至于睦族。由弟言之,爱亲敬姻,推而至于和悦戚里,亦皆齐家之事也。事无大小,人无亲疏,物无爱憎,地无远近,时无新旧。皆须制之以礼,衡之以情,而不失于正,不悖于理,斯则善于齐家者也玏怎么读。处常处变,或经或权,造次之顷,颠沛之际。临难毋苟,见利毋私,皆齐家者不可不知。
至以自厚其责,自薄其奉。和让温恭,淑慎严肃之度,不踰不失,皆得乎中。为长者则督,为幼者则率。上不自高,下不自侮。以谨以顺,养其天和。以道为循,以德为则。而门中晏然(安宁;安定、安乐、安适;安闲),族戚无间,然后可以语于齐矣。齐者,一也,整理之也。使无过不及,各得其所也,而皆在于身之修矣。故齐家之本,必先修身。孝弟之道,必先诚身。身有未修,则无以示人。身有不诚,则无以服人。不诚不修者,必遭六逆之祸。伦常以坠,道德以丧,尚何以语于齐哉?
(注)
淑慎:美善而敬慎。
门中晏然:安逸的样子。
六逆之祸:六种悖逆伦理的行为彭天华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贱妨贵、少陵长、远间亲、新间旧、小加大、淫破义,所谓六逆也。
尧舜之道,本诸身,故能先齐其家,而推及于天下。所谓老老幼幼,以运天下如反掌也。尧舜之道,不悖于仁,故瞽瞍底豫(底,致也;豫,乐也;谓得到欢乐),象亦感格,此即身修家齐之验也。身能诚矣,则人自从,不待令也,故民从之。
(注)
老老幼幼:尊敬年长及慈爱年幼。
瞽叟底豫:舜能尽事亲之道,其父瞽叟虽至顽,终被感动而喜悦。瞽叟,舜父之名。底,致也。豫,喜悦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“舜尽事亲之道,而瞽叟底豫。”

图/来自网络文/《大学证释》
而桀纣之君刘家灿,反尧舜所行以暴虐于民。而天下亦化之,皆自身作则之效也。身仁而人从仁杨启超,身暴而人从暴。故欲齐其家者,可不先修其身乎?若反其道,则虽以刑威之,不从矣。故不能修身者,不可齐其家也。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,是修身以诚,而望人服也。无诸己而后非诸人,是反其身无过,而督人以从也。即恕也,亦即仁道也,善学者当知所勉焉。
又曰:齐家之道,本诸修身,前已示之矣。惟儒教自修身至治国平天下,皆本其诚正工夫。推而致于实用,为完成明明德之功。其在位者,则由教而措之政。其无位者,则以行其教。二者,以地位言,虽不同。以教之本旨言,一也。尧舜文武,皆君天下,以教布政,功业昭炳。后之圣贤,或出或处,功业虽不必同,而学业不可不造其极。平居讲学论道,为措之于用也,苟得其位,自无不理。即退而司教,其明明德之旨趣,亦与在位无殊,故教之所以备也。
君子既由诚正修其身矣,身生于世,不得离世以为学业,不得避世而轻事功。内外本为一致,体用不可偏废。如天之不息,日月之不偏照,而后成其全德也。故为诚正修身者,有所用也。将以体天之覆,地之载,日月之明,无不遍也。将以守道之体,宏道之用,以全为道之道也。将以达生化之源,明造化之本也。故措之于人则人悦,施之于物则物平。以事天地则合其德,以质鬼神则通其神。而其德乃日明,道乃日大也。
故君子居则致其诚正,出则建其事功。而事功之始,即教化也,政令也。政教之始,即家也,国也。教而化之,政而令之,皆本夫道而成夫德者也。教政用之于家,即所谓齐家。用之于国,即所谓治国。用之于天下,即所谓平天下也。故此处言齐也、治也、平也,皆合政教而言之也。
家亦有政矣,吾于《论语》已言之。不必视为政为作官,而泥其义也。故齐家治国平天下,其道一也。其措施虽有大小远近之殊,其本诸身,徵诸民,而致其道,立其德,无不同也。故此章言齐家,即实用教政之事。非教无以化之,非政无以令之。而化之令之殷志源离婚,使其必从必信者,必自身为之则也。故自本章起,皆言致用之道,非徒言齐也、治也、平也。盖在内者,己以实学致其诚正,在外者尤必以实行致其事功。然后明明德之功成矣!
后人不明此义,以为空言教政,而侈(chǐ浪费,夸大,邪行,放肆,大的意思)谈治平。又将诚正以前工夫,看作说理,而非实学,皆误也。要知自格致至治平,一以贯之。莫非致道以明德也,莫非成人之行也,莫非存真养性以成神,明德达道以作圣也,故学者不可不深思之也。
齐家既与治平之道同,则凡为家之教之政,皆以为国为天下,推其道而致其效也。故修身者,必先以己化,以己令。而后化人无不从,令人无不服矣。若尧舜之天下,皆从尧舜之教政而化矣。桀纣之天下亦然!其效之能如斯者,亦犹置竿日中。竿正则影正,竿斜则影斜矣。《大学》为学,为传圣人之教与政也,故自修之与治人同重也。
然儒者非急事功也,顺道之用,全天之德也。后人不明此理,乃谓偏重事功,致治平先失其本,而霸术之说盛矣。盖无诚正之功,修身之道。而欲民从其教,国从其令,遂不得不假智巧。以法令为本,刑罚为威,教民于伪,而世俗以偷。故霸者兴而王道亡,政刑严而礼教废,此世之不可复治也。
王者之治,先教后政,先诚正而后修齐。故本固而枝荣,源远而流长。虽若迂回,其实为治之正者。以其合乎天,顺乎道,明明德者也。故二帝三王之世,民人皆熙熙以安以生。而后此之国,即或幸而治,亦力折之使屈。所谓一以德而心悦服,一以力而民强从之也。吾教以教为主,宜先申明此义。无论出处,无判家国,皆以诚正立其本,而后可言修齐治平以达其用也。
又曰:大学言明德,必以及于天下,始为明德之最明者。人生而受天地之中以为性命,与物同也。物生虽所受各偏,亦如人之贤愚不一,而其生无以异也。故人为尽其性之德,必推而及于人物,人物以吾之德以遂其生成。吾以性之德,合天地之德以生成人物,始谓之全德。德全而后谓之明德之极,盖与天地同也。
德因于性,德之未全,性之未全也。生之过也,是为背天,是为悖道。故圣人欲成其德,必使天下人物,无不得其养而顺其性。而皆得其养,顺其性遂其生者。皆吾德之所成,皆圣人法天之行。顺性之道大连无抵押小额贷款,非外也,非有所为也,非贪夫名利而为之也。故圣人与天下人物,无日不同为生。而天下人之待圣人以生,亦无时可失其所依。如天之覆,地之载也。
国积而成天下,人物虽众,而圣人视之一人也。盖推其性之德,则无不尽也。尧舜有天下者,治天下如是。伊周未有天下d5208,教天下者如是。故皆圣人也,皆明明德者也。自齐家至治平,事无二致,但推其性之德而已。故平犹治也,治犹齐也,齐犹修也。设天下之外尚有人物者,圣人平治之,仍如其修身也。故论治平之道,无他,推其修齐之功而已。
(注)
伊周:指伊尹与周公皆贤圣之人。
伊尹:商汤贤臣,助汤伐桀灭夏而王天下;汤尊其为阿衡(即宰相)。汤死,孙子太甲无道,伊尹将之放逐於桐地;三年后,太甲悔过,乃迎之回亳,卒,帝沃丁以天子礼葬之於亳,故孟子名之为圣之任者也。
周公:姓姬,名旦,周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。武王崩而成王幼,周公摄行相政,一沐三握发、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者。
刍荛:取材的人。
修齐事简,治平事众。然简与众,非性之别,乃情之殊。非生之不同,乃养之有异。一身亦然也,耳目之官,手足之体。脏腑之内,皮肤之外。各不同也,而其生无不同也。人能善其视听,耳目得其养矣。量其作息,手足安其生矣。内而顺脏腑之气,外而适皮肤之真。无不获其所矣,是一身治矣。身治则吾生已遂,而吾神以全。推而家也、国也、天下也梁馨枰,何莫非如治吾身者以治之乎!故曰:平治修齐一也。苟修其身而无害者,则齐其家无害矣。苟齐其家无害者,则治国平天下无害矣。是在推其所为而已耳!
凡圣人所示,皆本于道,如道佛所教正同。道佛先成道而后度人,儒教先诚身而后治世,其理一也。若重事功而轻诚正,此后儒杂霸之学,不可不知也。又曰:宣圣此训,略说修齐治平大义,其义极精,而其要则在“推”之一字。自来孟子最能继述夫子之教,故其言曰:“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,无他焉,推其所为而已。”故推恩足以保四海,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云云。虽系箴(zhēn,劝谏、规诫)齐王之失,实足为《大学》修齐治平各章注脚。
盖圣人之于人类也,其能使人物皆被其德,感其化,而怀其仁者。并非如战国策士之市义也,皆由本其天性之德而推之,以为人物谋福利耳。故其功不自居,名不自大。而德弥天下,功并覆载也。圣人言平天下必先治国,言治国必先齐家,言齐家必先修身,以身为其本也。修身为齐家之本,亦即治平之本。推其所以修身之道,于家则齐,国则治,天下则平,道只一耳。
(注)
策士:善于运用计谋的人全职业法神。
市义:买义。市,买也。
功并覆载:言圣人之功德被人物,可与天地覆载之浩德相并论。

图/来自网络文/《大学证释》
故言治必先推本修身,政也,教也。身不正政令不行,教化不从。身正而后政举,教行也。故本章言:“有诸己,而后求诸人。无诸己,而后非诸人。”皆必以身为则,始可言教与政。今人昧于此义,辄以政之不行,教之不从,为人之过。而不知本之不立,何以使枝叶之荣哉?
故圣人特欲人之注意于修身也。苟能修其身矣,则将不教而化,不政而令。无形之德,胜于有形之文言也。况更教之切而令之严者乎!此圣人为治,有异于常。而其效,非后世可及矣。夫修身之道,先在正心诚意。心正意诚,所思所为,纯乎天性。乃能使人悦服,敬信而毋违。由于所令,无非人情之平,天道之公。公且平,则无不安其生,乐其业,所谓各得其所是也。人人各得其所,天下安有不治平者乎。
故圣人重在先修其身,而后就其性之德,天之理,以推及于天下。由近而远,由亲而疏,推之无垠。而德之大无量,此即明明德之功也。推,只在将一恕字做到。恕者,以己度人之谓也。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则人之所欲,勿夺之为己,此恕道也。
故曰:“所藏乎身不恕,而能喻诸人者,未之有也。”不恕者,谓不能推己之好恶也。藏乎身者,指己之好恶,即心之所存。生之德,性之理,皆是也。不能恕者,是不能尽人之性,得人之情。不尽人之性,得人之情,而欲人之喻我之性之情,得乎?故圣人为教为政,皆先恕道。恕,即推也。
儒教《大学》言教,要分别学与教。学就学者立说,教就治事立说。学为学成致用,故先求己。教为立己达人,故先身而家而国而天下。学本于诚正格致,教本于身。教虽推及天下,必自身始。故曰:“齐家之道,先修其身。”学为致身心于诚正,而推本于格致。故曰:“正心诚意,先在格致。”盖由身而内,为学之次第。由身而外,为教之远近,非近毋以致远也。
如身者,一家之本,为至近切者。家者,一国之本,为身之至近切者。国为天下之本,亦如家之与国,身之与家也。为教必先其本而重所近,本立则枝茂,近服则远从。非如是教之,功不广也。
故治平必先修齐,而修身以内之事则略异。盖身之修在正心,言修身之道也。心正在意诚,言正心之道也。意诚在格致,言诚意之道,皆为学之次第也。不可谓之物为知本,知为意先,意为心本也。盖此所重在学,学求其方。彼所重在教,教论其事,而不可视为一事也。但圣人为教,学,即以为教也。非学无以为教,非教无以成学,亦可以一贯之。如格物至修身,虽述为学工夫。即将以此学得工夫,致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用。而齐治平之道,无非由于格致诚正而来。故人不可歧视也。
要之学也,教也,皆所以为道也。所以治圣人相传之道也,重在格、致、诚、正、修、齐、治、平八字。盖此八字,见其工夫各有先后,各有大小。如诚字遗忘预言巨剑,包举学者一生应用工夫。其致诚之方,立诚之道,诚己也,诚物也。虽历述之不尽,而为诚者必先格致,其他亦然。修身至平天下,可有其教炎魔的珠宝,不必尽其事。而修身以至格物,则不可不全致之实行,此亦不可不知者也
盖为学仅尽在己,而不待于人。为教,则人己相须以成者也。故言《大学》必先明此理,否则以诚正视治平,则将畏难而无所成。以治平视诚正,则将逐名而忘其实。教以宏道,学以明道。宏道者其功大,明道者其功实。要不可误释之也。
为学者,当知身以内不可不成,身以外不可不备。如圣人不必皆为天子,即为教,亦不必一时即传于天下。而其诚正格致工夫,则无须臾失之矣。圣人言教,兼及于政,上已言之矣。如齐家,一家之教之政,皆在“齐”字中。治平亦然,即后各节目中所述,均并举政教,且治平尤以言政为多。盖教亦政,政即教。在圣人视为一致,无他道也。
教者,使之觉。政者,令之从。而以化行民服为重,故不可视政教为二道也。又此篇系述圣人教人为学之书,修身也,齐家也,治国平天下也,皆教以致其用,学以广其教也。如治国平天下,不必有国与天下也,不必在其位也。而治平之道,则不可不知,不可不习。且在位言政,教在政中。在野言教,政在教中。观夫子与二三子论政诸问答语,可知圣人之教矣。
或者但谓圣人不在位则不及政者,以当时之官令言也。故有思不出位之训,盖非之学也。如在下位而僭论上之政令,或干犯君上,而自以政令强人以从,则犯上作乱者矣。得谓之知政乎?故圣人但论为政之道,与夫治平之方而已,非谓干政也。
《论语》谋政者干政也,不可不知。古者圣王询于刍荛(cú,ráo),国之贤者,皆得以其所学贡之君上。何有不论政之语?即夫子谓仲弓“可使南面”,亦以其才学,明于治平之道矣。设后世儒者,将谓之为犯忌甚矣,而不知夫子虽为此言,原为大公无私,初非使弟子觊觎(jì yú渴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,非分的希望或企图)神器者也。
(注)
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。比喻乡野村夫。
仲弓可使南面:孔子称赞仲弓的才华。仲弓,姓冉名雍,字仲弓,鲁国人,孔子的弟子,以德行著称。南面,人君听治之位。
故坐而论政,为平居之教学,使出而执政,则致治平反掌耳。若所学不逮,一旦从政,未能操刀而使之割之喻也。黄仁俊焉有不败者乎?故圣人为教也,至广大而极精微,立高明而道中庸。精粗本末,无不备具。此所以成圣人之教之大,而见道之用之广也。
夫子讲齐家在修身一章,以家齐由于一家之人,各能自修其身。则各安其居,各得其所,而无不和不睦之事矣。惟齐家者,不只为一家也。家者,身之所托。国者,家之所寄。故齐家必及治国也。治国与齐家,原本连贯而言。故本章先以尧舜之仁,能使人从以仁。桀纣之暴,亦能使人从以暴。可见一身之所系大矣。身之修者,天下尚从其化,而况一家之亲者近者乎?
故本章言齐家,全重在修身。亦如前章言修身异世帝王行,全重在正心诚意也。能诚正者,上可格于天神,下可化于万物。而况身之五官百体,不能使之夷然自得而无所损乎?故身以诚正而后修,家以身修而后齐,国以家齐而后治,其道一也。尧舜之仁,由于诚正。桀纣之暴,由于反诚正。而一身之故,遂致天下皆从而化之,则身之关于家国可知已。身若不能自修,而责家人之能从,是反其所好而令之也。反而令之,恶且不从。况善耶?以见君子齐家,必自修身始。
且家虽非国与天下比,然已非一身也。上而父祖,中而昆弟,下而子孙。以至于夫妇姊妹之俦(chóu 同辈,伴侣),仆婢(bì被役使的女子)之类。其繁者,同族长幼姻戚男女,或众或寡,决非一人可比。要皆使之无间,心悦诚服。以安以和,则必有道以致之矣。所谓其家不可教,而能教人者无之,皆重在自修其身以化之耳。
本经自此后,皆言教化。故教化必自家始,由近及远,由亲及疏,教之道也。所谓令及喻,皆指教也。人多不知此处为教言,而错列前格物一段。遂使圣人重在以身作则,推其教化,由家而国而天下,以成其明明德之功之旨,不可复明。斯可惜矣!
圣人述教。自格致至治平,本系连贯说去。为学者自初学至成功,明德明道本末工夫,皆尽于八条目。后人遂以为圣人教人,人人皆须治国平天下,岂非以官吏为志,帝王自居者乎?而不知圣人言教与学,皆以道为本,以天为则。天无不覆,道无不生。故圣人于人于物,无不欲成之。而治国平天下,皆所以成人成物,使各得其所,各遂其生也。
《书》曰:“一夫不获,时予之辜。天下饥犹己饥之,天下溺犹己溺之。”此皆圣人之所志,皆法乎天,本乎道之所为也。不必有国,而不能不为治国之学。不必有天下,而不能不求平天下之方。伊尹周公之心,与汤武一。益稷之志,与尧舜同。虽其位不同,其所学一也。故孟子有“禹稷尧舜,易地皆然”之言也。于此可见圣人所学之广,亦即可知所成之大。而所学所成者,非圣人私之一人。圣人望人无不圣。故其为教,亦必与己所学所成者同,此乃为明明德之极则也。
(注)
一夫不获,时予之辜:有一贤者不得其所,皆认为是自己的过错。语出《尚书·商书·说命下》言伊尹为政,志在用贤,以造众人之福。
益、稷之志:舜的臣子伯益与后稷的职志。伯益:舜的臣子,掌火职,火焚山泽以驱离禽兽,民可种植五谷。后稷,名契,号后稷,周之始祖,尧帝时为农官,教民稼穑,树育五谷,则五谷登而民人育顺明全文阅读。
夫圣人自修身而后齐家治国平天下,虽若有先后,其实言其方耳,致治之道耳。非若修身之于诚正格致也。盖齐家而后治国,治国而后平天下。系指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。非身已修,则家无由齐。非国已指,则天下无由平。此就本末言,而以事理衡之也,但为学者则不得以此为次第也。如既修其身,则须学齐家之道。既齐家矣最潮乞丐,则可以学治平之道。然不得谓家尚未齐,不得学治国。国尚未治,不得学平天下也。
盖能知修身之道,则齐家易矣。能知齐家之道,则治国易矣。能知治国之道,则平天下易矣。其本既立故也。若曰:吾未尝治国,不可语于治天下也。遂不复志而学之,则背圣人之教也。故曾子有分学与教之论也。盖修身以内,但就为学言。修身以外,则就为教言。故其先后虽分,究不可不明圣人设教之初旨也。
修身以内,正心必先诚意,诚意必先致知,致知必先格物,先后不可差也。修身以外,能齐家者即能治国,即能平天下。以事之本末言,则不可舍本逐末。以为学言,则齐家治国平天下,皆一以致之。不必待先成于此,而后学于彼。如以此先后为学,则不知位者,不必为治平之学。而平居者,不得论家国之政。岂有是哉?故曰:以教言也,教者举政而言,故为教者必由家而国,不可躐(liè逾越、 践踏,踩、超越)也。亦如诚正必自格致始也。
再由学言之。至诚正身修,其大本已立。如是以之治事,事无不理。故齐家则家齐,治国则国治,平天下则天下平。盖为宏其用而已,不限于其事也。故君子在位则为尧舜,在野则为伊孔,不必事功同也。其能致治平之效,亦不必以政令也。教行而天下化,是即平天下之功。故圣人无不有明德之全,无不合天地,齐日月者也。皆因其有诚正工夫,身修无亏,道全德全,而足以致之也。
即如道佛二宗之教,亦以成道之后,而普度世人。欲人皆成仙佛,共登极乐这,其旨亦同。盖己既成道,则遇事皆随措而无不宜。其成功至易,以其本立故也。为学者,无论志为仙佛,为圣贤,必先立己之本,而致身成道。然后用世可以致治平,为教可以化草木。无所往而不见其德,此所谓明明德之极则也。故曰:皆自明也。非自明德,何以明于天下?非自成道,何以使道行于天下?故各教皆以修持成道为急务,而儒教必以诚正修身为本基也。
自齐家以后,皆须措其用于事,故述之较详。非如修身以内,为事之简也。修身以内事,自秦汉以来,儒者多不能习之,使道佛潜修之说胜。而修身以外事,道佛二家之徒,多不讲求,遂指为儒者所习,皆失之也。
盖道无不包举内外。内功外行,缺一不得为道之全。如天之春冬,日之昼夜,皆相须而成者。为教而仅用其一,是偏其德也,皆后人误解圣人之旨也。新教力矫此弊,内外俱重。尤以诚正为本,此义直贯天地古今。为至道,为极德。虽有圣人再起,亦不得废之矣!再曾子虽言分教与学,然仍是一贯,不可误为两截。要知皆教也,皆学也。不过一以学言,一以教言,其先后次第,始易明也。
德昱文化《易经》课程信息

课 程 内 容
第一期(初级):《易经基础》与《河图洛书》
第二期(中级):《系辞传》与《64卦详解》
第三期(高级):《先后天八卦变化奥理》与《易道实战应用》
注:初、中、高级同时开班


【课程时间】
每期9个月,每月4次课,每次课4个小时。
【咨询电话】
王老师:18192181366(微信)
早学早受益
扫二维码
关注我们吧
作者:admin | 分类:全部文章 | 浏览:57 2018 04 03  
« 上一篇 下一篇 »